优化我市人文营商环境,提升城市美誉度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芜湖市委员会
十四届三次会议
立案号:B2024005
案由:优化我市人文营商环境,提升城市美誉度 |
||
第一提案人
|
强群慧 奚秀珍 |
|
审查意见 |
同意立案 |
□重点提案 □优秀提案 |
承办单位 |
主办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
|
协办单位:市司法局 |
提案内容: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全市上下一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取得一系列成效。 7月1日,《芜湖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实施。芜湖市也入选了安徽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虽然营商环境得到了很大程度上提升,但从更高的标准来看,我市营商环境等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一)为企服务措施不够精准。安徽16个地市均出台了优化营商条例,内容不存在太大的差异。以人才引进政策为例,各地市都有类似我市的“紫云英人才计划”,甚至在支持力度上更大,在人才引进同质化竞争的形势下,即使我市在人才引入上下足了功夫,但还存在高端人才引不来、中端人才留不住、基础人才不愿来的困难。
考核指标合理性有待进一步完善。大家对“企业反映问题的数量”作为考核指标争议很大。 企业内部与外部自然环境协调性有待提升,很多人认为,企业内部自然环境属于企业自身问题,作为政府职能部门不便于提出要求。平台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二)配套设施不够充分。以芜湖经开区为例,共有各类企业4200余家,常住和就业人口达到20万人。到目前为止无一家三甲医院,集吃、住、行、娱乐活动等一体化的生活设施也较为缺乏。企业资金需求存在“贷款难、手续多、效率慢”等问题依然存在。
(三)法治化环境不够完善。行政执法监管制度有待进完善,对市场主体监管效率不高,社会监督力度不足。司法服务保障环境水平有待提高。基层法院案多人少矛盾突出,对恶意违约、失信行为的惩治力度有待加强。政府已搭建了很多政企沟通交流的平台,企业反映问题的渠道多了,但政府解决问题及时性与有效性不尽人意,“走过场”的现象依然存在,敷衍了事的行为还有很多。
建议:(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路决定出路。考核指标固然重要,但实实在在地解决一个问题才是企业最关心的大事。“没有政策不能办”、“以前没有做过不能干”、“我们要看到文件”诸如此类思想恰恰是限制了具体行动。思维惯性力量巨大,要想改变实属不易。正因为如此,改变思想才显得格外重要。
(二)制定政策引导企业改善内部环境。企业内部与外部自然景观环境治理同等重要,二者互为补充。企业内部自然景观环境不仅仅提升了企业形象,更提升了城市形象。不仅仅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更有利于政府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政府部门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引导、激励企业改善内部自然环境,可以考虑给予适度的资金奖励。“一企一景”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一项重要工作,企业内外环境相得益彰。结合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集群、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智能家电产业集群的发展需求,制定符合芜湖特色的优化营商环境政策。
(三)进一步做实为企服务平台。做好宣传,为企服务平台注册企业数应做到全覆盖。整合资源优化为企服务平台,尽可能地减少平台数量,就像医院一样,一家医院里面的专家很多,出现了疑难杂症请各部门的专家一起会诊。把企业和企业家反映的问题清单化,解决问题的结果公开化,不能出现敷衍了事,不了了之。从每一件具体事项实实在在地解决中,让企业家真真正正有获得感,让企业家真真正正有认同感。“把企业家当成自己人”不能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要靠“实”。
(四)加快周边配套设施建设。这些与营商环境相关的因素,包括劳动力、人才、建设用地、资本市场、知识产权、技术创新等,统计形成量化数据,合理分配优化要素使用。积极推动优质教育、医疗、商业资源向产业区流动,引进建设更多新业态、新商圈、新社区,打造“生产生活融合圈”。
(五)持续优化法治环境。创新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机制,降低执法司法活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一是积极参与第二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持续完善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机制,挖掘各地区各领域法治政府建设成效、亮点,有序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放管服”改革等重点工作,加快形成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良好法治环境。二是全面优化立法、执法、司法环节涉企保障机制。不断拓宽企业、群众参与立法的途径,以高质量立法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 推行服务型执法模式,依法实施柔性执法方式,选取优秀执法案例在全市推广,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三是司法机关要落实依法保护、平等保护,深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稳步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护航企业健康高质量发展。 (六)提炼芜湖独特的企业家精神。“徽骆驼”的徽商精神、“四千精神”的浙商精神等等让人铭记。历史上,芜湖工商业极为发达,曾经是中国浆染、炼钢、米、制药、造船五大产业的中心城市之一,明清时其地位与北京、汉口、佛山、苏州并齐,位于扬州、杭州之前,被誉为“天下四聚”城市之一。芜湖也向来是重商、和商、亲商的城市。那么,如此辉煌的工商业历史是谁创造的呢?又是靠什么创造的呢?芜湖企业和企业家应该拥有独特的企业家精神可以创造。营商环境既是生产力,更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历史上的芜湖享有“江东名邑、吴楚名区”、“长江巨埠、皖之中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今天的芜湖市是国家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大城市,知名度正在不断提升,优化了人文环境,必将提升城市美誉度,城市更具吸引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