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南陵县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芜湖市委员会
十四届三次会议
立案号:W2024146
案由: 关于推动南陵县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
||
第一提案人 |
任科峰 |
|
审查意见 |
同意立案 |
□重点提案 □优秀提案 |
承办单位 |
主办单位:南陵县政府 |
|
协办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交通局 |
提案内容:
芜湖市是国家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大城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城市,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合肥都市圈、G60科创走廊的重要成员,高速公路“两环九射”、辐射全国,国省干道“四纵五横”、联线成网,已初步构建起空水公铁多式联运交通体系。南陵县确立了到2027年基本建成市域南部产业鲜明、城市形态优美的现代化副中心的目标。但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全面实施,南陵县在综合交通基础设施方面的短板日益凸显,社会物流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协调推动南陵县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至关重要。
存在的问题:
一、交通基础设施偏弱,缺少重大项目支撑。南陵县交通基础设施虽逐年得到完善,但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既有历史欠帐累积下来的问题,也有相关职能部门前瞻性、谋划性不足的现实短板。
二、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南陵县域面积占全市1/5,常住人口占1/8,但经济总量只占1/13,人均GDP只有全市的2/3。近十年,南陵在全省县域经济排名由2013年的第23位后退至第27位。因县级财力相对有限,全县重大交通基础建设资金主要依靠上级补助,项目建设资金缺口无法有效补足。
三、新型工业化程度较低,龙头产业带动不足。新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是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是推动全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抓手。南陵县规模工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只有2%,规上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40%,工业规模偏小,二产占比较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缺乏产业助推。
建议:
一、协调推动高速铁路建设。市发改委(铁路办)正结合芜宣高铁置换项目规划,专题开展芜湖南站至南陵站高速铁路联络线工程课题研究。同时,组织专家开展“宣池铜铁路”项目研究论证工作,争取纳入有关规划。南陵县要积极做好项目规划研究的跟踪、配合,及时、全面、准确地提供有关材料,邀请有关专家到陵开展现场调研,及时掌握最新情况,推动打通南陵到芜湖的高铁路径通道。同时主动跟踪“池宣铁路”项目的论证工作,争取纳入有关规划。
二、协调推动城市轻轨建设。目前市交通局正考虑南陵与芜湖城郊轻轨互联互通,计划设置公交快线,实现与轨道交通站点接驳换乘。同时根据全市综合交通规划、轨道线网规划和二轮建设规划等,结合南陵县发展需求、沿线客流情况和总体建设时序安排,统筹考虑城际铁路和轨道交通等方式加强市区与南陵的交通联系。市交通运输局与南陵县就设置公交快线工作加强对接,推动项目早立项、早规划、早实施。从产业园区发展需求及经济人口、建设空间、客流情况等轻轨建设硬性条件方面开展轻轨1号线向南延伸工程的必要性、可行性研究分析,推动延伸项目纳入轨道线网规划。
三、协调推动南陵县内部交通建设。当前S339三荻路已纳入省、市、县三级“十四五”规划项目库,市交通运输局已组织湾沚区、南陵县、繁昌区开展三荻路新改建工程前期工作协调对接。目前繁昌段已完成部分路段改造,湾沚段已完成方案设计初稿。建议市级主管部门加强项目调度,居中协调南陵县、湾沚区、繁昌区建设方案对接,进一步完善S339芜湖市境内协调设计,同时,在项目申报省级支持的前提下,加大市级资金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