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我市学前教育普惠安全优质发展的建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芜湖市委员会
十四届三次会议
立案号:W2024150
案由:推进我市学前教育普惠安全优质发展的建议 |
||
第一提案人 |
许新俊 |
|
审查意见 |
同意立案 |
□重点提案 □优秀提案 |
承办单位 |
主办单位:市教育局 |
|
协办单位:无为市政府,湾沚区政府,鸠江区政府,繁昌区政府,弋江区政府,南陵县政府,镜湖区政府 |
提案内容: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关系儿童健康成长。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采取多项措施扩大学前教育普及面,积极改善幼儿园办学条件,着力提高保教质量,全市学前教育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总体上看学前教育仍是教育体系的薄弱环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还比较突出。
存在的问题:
一、优质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够均衡。(一)教育资源储备不均、城乡差异大。我市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乡村和偏远地区的教育资源储备明显不足。(二)硬件设施城乡差异大。相较于城区,乡村和偏远地区的幼儿园或多或少面临着设施短缺、设备陈旧、投入不足以及教师短缺等类似问题。(三)保教水平差异大。在我市优质公办幼儿园数量总体不足的现状下,部分民办园、农村园保教水平不高,活动方式单一,教育方法简单。
二、保教活动存在短板。(一)保教活动特色不明显。体能智能游戏课程不足,课程缺少趣味性、儿童化。(二)保教活动有欠缺。部分幼儿园在活动作息时间、日活动中设置欠科学,教师并未按教学计划高质量开展活动,活动形式大于内容。(三)保教工作质量不高。部分民办园、农村园保教水平不高,活动方式单一,教育方法简单,未能很好地遵循幼儿身心发展年龄特点开展保教活动。部分幼儿园教师保教知识缺乏,保教活动随意性大,保教计划不详细,教学内容未全部涉及五大领域。
三、师资队伍质量有待提升。(一)性别结构失衡。部分男性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少愿意将幼师作为就业选择。(二)人员流动性大。年轻教师作为幼师队伍中的主体,尤其是30岁以下教师占的比例较高,这个年龄段的人员是最容易流动的一个群体,很多人会因为工作压力或者其他就业选择离开幼教行业,导致人员流动性大。(三)保教能力参差不齐。部分民办园教师整体人员平均保教能力偏弱,个别民办园幼儿园甚至存在教师无证上岗、未经培训上岗的情况。
四、内部管理有待提升。(一)规章制度不健全。一些幼儿园的规章制度不健全,或者执行不力,卫生、安全等管理制度和责任机制未能细化、到岗到人。(二)卫生管理不足。一些幼儿园的卫生管理不到位,卫生消毒不规范,传染病防控制度未责任到人,传染病防控意识不足,应急处置能力较薄弱。(三)资源配置不足。部分幼儿园教学设施设备陈旧,教学资源不足,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
建议:
一、加大财政投入,持续改善办园条件。按照“政府投入为主、家庭合理分担、其他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机制,逐步提高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水平。以提供普惠性服务为衡量标准,合理规划增加公办幼儿园数量,科学核定普惠性幼儿园办园成本,明确分担比例。优化完善财政补助政策,普惠性民办园补助标准,通过财政支持和合理收费,解决好普惠性幼儿园“保安全”“保工资”“保运转”“保发展”问题。
二、保障师资待遇保障队伍质量,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结合实际加大农村幼儿园教师培养力度,为农村幼儿园补充稳定而有质量的师资,合理确定相应教职工的工资收入。同时,要在增加公办学前教育资源供给的同时,推动机构编制资源向学前教育领域合理倾斜,酌情增加公办幼儿教师编制数。
三、提升师资队伍质量,促进教师发展。制定幼儿园教师和教研员培训规划,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师资队伍质量。动员优质幼儿园结对帮扶农村幼儿园。依托安徽师范大学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完善培养方案,强化学前儿童发展、教育专业基础以及教育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和水平。
四、强化安全管理,提升办园质量。建立健全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公安、消防、教育等部门要落实安全监管责任,形成联防联控有效机制,定期组织开展联合检查和集中整治,确保幼儿园安全运转。完善幼儿园信息备案及公示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收费标准、质量评估等方面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实施特色引领,推动优质幼儿园实行集团化办园,以点带面,打造幼儿园品牌特色,形成带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