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新能源汽车产业后市场发展的几点建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芜湖市委员会
十四届三次会议
立案号:
案由:关于加强新能源汽车产业后市场发展的几点建议 |
||
第一提案人 |
胡蓉菲 |
|
审查意见 |
未审核 |
□重点提案 □优秀提案 |
承办单位 |
主办单位: |
|
协办单位: |
提案内容:
在“双碳”驱动和电动智能化技术迭代升级的大背景下,我市新能源汽车已进入全产业链加速发展期,然而,后市场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存在的问题:
一、标准体系不健全。省级层面已发布一些二手车评估、汽车租赁、换电站建设、电池回收等66项服务领域地方标准,但市级层面在汽车再制造、汽车维修等汽车产业售后市场服务领域没有形成完备的标准体系。
二、基础设施不匹配。充电设施方面,尽管公共充电桩在近三年增长率都在50%左右,但远不及新能源汽车增长速度,车多桩少,尤其是公共充电桩缺口较大已成为普遍问题,不能满足新源能汽车消费需求。道路建设方面,我市多数县区在规划和设计中,没有充分考虑到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行驶特点和技术要求,在智能化道路基础设施、车用无线通信网络、大数据云控基础平台方面,为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打造应用场景不够。
三、售后市场不健全。新能源车辆保养简单,可更换的零件少,车企对售后环节重视不够,存在重生产、轻服务的现象。同时,由于新能源汽车更新换代快、缺乏电力系统评估经验、残值评估标准缺失等原因,存在压低价格的现象,新能源汽车残值难以得到保障。
建议:
一、健全标准体系。市级层面制定核心技术标准,引领新能源汽车发展。引导企业制定高水平企业标准,构建涵盖设计开发、生产过程管理、监视测量、营销及售后服务等全生命周期的企业标准体系。加强对市汽车行业协会、二手车流通协会等社会团体标准化工作的指导,充分发挥团体标准“短、平、快、活”的优势及其在促进技术革新、规范市场秩序、引领行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二、完善基础设施。加大政策扶持,鼓励和引导多元主体加大对公共充电桩的投入和建设,鼓励促进私人充电桩的安装和使用,支持高速服务区换电站的建设;推进交通标志标识等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升级,加强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标线、通信设施、智能路侧设备、车载终端之间的智能互联,促进新能源汽车与信息通信融合应用服务创新。
三、提升售后质量。积极引导新能源汽车企业建立完善覆盖维修、保养、保险等多种服务的售后服务网点,提供专业的技术培训,完善售后服务体系,通过品牌认证、售后服务质量监测、客户服务诉求处理等,全面提升售后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