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资料 > 他山之石

写好协商议政文稿 彰显政协制度效能

发布日期:2020-10-27 10:31信息来源:市政协研究室责任编辑:何宏祥浏览量:【字体:  

运用呈送协商议政文稿的方式建言资政,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鲜明特色和光荣传统。人民政协所有的履职成果,最终都是以协商议政文稿的方式呈现出来的。即便各种协商会议上的口头发言,也只是书面材料的口头表达。那怕是纯语言交流的东西,会后也要整理成书面材料报送。这就是说,协商议政文稿对于人民政协彰显制度效能具有特殊的意义。这种特殊意义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人民政协以协商议政、建言资政为自身的主要功能,表明人民政协的一切活动都是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的,凸显了党对人民政协的领导,以及人民政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架构中所处的地位。

二是人民政协以协商议政、建言资政为主要职能,表明人民政协的一切活动都是基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需要,凸显了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特别是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的发挥。

三是人民政协以协商议政、建言资政为履职的主要方式,为多党合作提供了坚实的平台,为政治协商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凸显了人民政协的制度优势,有助于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坚持和完善。

四是人民政协以协商议政、建言资政为履职的主要路径,为各种思想观念的激荡和碰撞营造了宽松环境,最大限度地求同存异、化异为同,实现一致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凸显了人民政协的巨大包容性,有助于厚植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的政治基础和社会基础。

五是人民政协以协商议政、建言资政为履职的最高境界,把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组织起来,在党和国家中心任务上尽智尽慧,在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促进民生改善上用心用力,实现建言成果与思想收获的贯通与融合,凸显了人民政协的价值取向,有助于把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形成海内外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

如此特殊的意义,表明人民政协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作为政协委员对此应有清醒认识,进而涵养撰写协商议政文稿的兴趣,培养撰写协商议政文稿的能力,提高撰写协商议政文稿的质量,用高质量的协商议政文稿资政决策、引领共识、汇聚力量。

一、把握撰写协商议政文稿要义,在强自觉上下功夫

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中居于什么样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着眼新时代推进人民政协事业的需要,特别强调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从这个意义上说,就不能简单地从普通文稿的视觉来看待协商议政文稿,而应该从人民政协事业这个宏大场面来看待协商议政文稿。为此,要充分认清人民政协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是由人民政协的内在结构、历史特质和协商成效决定的。明白了这个问题,实际上也就把握了撰写协商议政文稿的要义所在。

第一,人民政协政治代表性强。人大代表由选民通过选举委托或授权人民代表,代表某一选区或区域全体人民的利益。由于人大代表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再加上中国社会地域广大,其所代表的某一选区或区域往往人口众多,利益诉求多样化,只能起象征性作用,因而是一种授权性代表或责任性代表。政协委员的代表性,主要是指“在一个个相干的群体中选出能显示出群体主要特征的样本组成代表群体”,以使“社会人口分群中的每一类人都有与其数量与特征大致相应的代表。这种代表选择并不是选举”,而是“主张代表应当是某一阶级或某一类人的典型,代表群体就是这些典型人物的结合。”也就是说,人民政协的代表性是根据社会阶级阶层或群体结构而从中抽取出典型人物来代表其阶级阶层或群体,这样产生的代表实际上是整个社会的微缩景观图,从而真实地把整个社会结构描述出来。所以,这种代表虽然是一种描述性代表,但反而具有一定的实质性。比如,医卫界的政协委员,最能了解和把握医疗卫生群体的基本利益诉求,可以实质性地为这个群体的利益鼓与呼。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这两种代表性,前者侧重区域,具有象征性;后者侧重社会结构,具有实质性,两者并行不悖,相辅相成,彰显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性质。更形象地说,在人大各个地方的人都有,在政协各个行业的人都有。于是,有人就概括出:人大和政协,一个是“人以群分”,一个是“士以类聚”。具体来说,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架构中唯一以界别为组成单位的政治组织。政协的界别大致可分为五类:政党、人民团体、工作领域、民族宗教和特别邀请。这样的界别构成,使人民政协具有多党派、多民族、多宗教、多阶层、多地域、多种所有制结构等特点。可以说,人民政协的界别分别代表了社会各界和各群体,并且随着社会结构的变迁,其界别也进行相应的调整。就代表性而言,社会主义协商民的其他协商形式中,没有比人民政协更为广泛、更为全面的。所以,也只有人民政协才有资格成为发扬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由此,就可以发现,人民政协协商议政、建言资政的政治意义和政治价值。

第二,人民政协历史特质浓。在20世纪的社会政治生活中,现代政治模式体现在建国过程中,形成了两种建国模式,即代议制民主制建国模式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建国模式,我国的建国模式属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即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立法、行政和司法机构,建构政治体系。但是,由于我国建国进程中特殊的政治、军事和技术条件,我国在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建国原则的基础上,进行了灵活的变通,由人民政协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产生国家制度,建构政治体系,也就是协商建国,而不是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建国。与其他协商形式相比,政党、人大、政府、人民团体、基层等协商形式,都没有象人民政协一样担当起开国建政、协商建国的重任。这是人民政协自身的历史特质,也是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历史成因。新中国的建立并不意味着协商建国任务的完成,到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我国由协商建国模式回到人民代表大会立国模式之后,这个特殊使命才算正式完成。从这个意义上说,1949至1954年,理当是我国协商建国时期。在这一时期,大量的其他协商形式都尚未产生或处于萌芽状态,而人民政协政治协商已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人民政协已经“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政治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就可以发现,人民政协协商议政、建言资政的历史意义和历史价值。

第三,人民政协协商见真效。与其他协商形式相比,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形式具有成立时间早、制度化程度高和实效性强的特点。从成立时间看,人民政协的全委会、常委会,人民政协的第一件提案和建议案,都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而诞生。人民政协各种协商形式,都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就广泛开展,集体视察工作也从1955年就正式开始了。总之,在协商建国的背景下,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各种形式处于极为有利的政治位置。从制度化程度看,人民政协在70年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健全的制度体系。建立了全国、省、市和县的各级人民政协机构。政治协商作为人民政协的核心职能,随着组织机构的建立和不断完善,达到了高度实体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高度重视人民政协制度建设,颁布了一系列“红头文件”。同时,全国政协还从具体工作需要出发,制定了一系列协商工作制度。由此,构成了包括宪法、政协章程在内的较为系统完整的政协协商民主制度体系。目前,每年一次的全体会议与人大会议同时进行,常委会会议、主席会议、秘书长会议也都已经形成了制度化。与之相比较,目前其他协商形式都还呈现出某种程度上制度化不足的缺陷。从实际成效看,70年来人民政协政治协商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一大批建议案、调研报告、意见建议被采纳,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转化为国家公共政策。人民政协还通过提案和反映社情民意信息,促进了有关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的解决。可以说,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所取得的实际成效远远高于其他协商形式。这既是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实践成因,也表明了人民政协协商议政、建言资政的时代意义和时代价值。。

二、夯实撰写协商议政文稿基础,在强学习上下功夫

一切事业的成功,首功在学习。事业发展没有止境,学习就没有止境。这些,都是人们的普遍共识。撰写出高质量的协商议政文稿,厚实的理论功底、扎实的专业素养、全面的人文知识,都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支撑。

人民政协历来重视学习,将其作为一项重大任务,学习委员会也是人民政协所有委员会中成立时间最早、历史沿革从未中断的专门委员会。可以说,加强学习是推动党的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

今天,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互交汇、彼此深刻影响。这是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这也决定了,今天学习的任务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自今年的世界读书日以来,全国政协在汪洋主席亲自动员、亲自部署下,正在掀起一场规模宏大、深入持久的读书活动。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把人民政协的学习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确实,随着世情、国情的发展变化,党和政府正面临着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发展起来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中美战略对抗的升级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又让我们遇到了许多过去不曾遇到过的问题。作为人民政协来说,要协助党和政府解决好面临的问题,唯一的途径就是增强协商议政、建言资政的本领。增强本领就要加强学习,既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履职实践,又在履职实践中增长聚焦问题履职的新本领。

应当说,同今天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要求相比,政协委员的履职本领有适应的地方,但更多的是不适应的地方,正呈现出适应面日趋收缩、不适应面急剧扩张的态势。如果不抓紧增强履职本领,过去学的本领就会渐渐告罄,久而久之就难以担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建言资政、凝聚共识的崇高使命。

从现实情况看,也确有一些政协委员有履行好职责使命的良好愿望,也很有那么一股干劲,但却缺乏把良好的愿望转化为实际的履职能力,把鼓足的干劲转化为有效的履职成果。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由于把握不好规律、发现不了门道,只好用惯性思维来应对,结果是虽然做了工作,有时做得还很辛苦,但不是协商对不上路子,就是建言对不到点子,甚至提出一些雷人的、搞笑的意见建议,贻笑于社会,严重损害人民政协形象。

18世纪以前,知识更新周期为90年;进入20世纪90年代,知识更新周期缩短到3至5年。近50年来,人类社会创造的知识比过去3000年的总和还要多。进入新时代,知识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爆棚现象时有发生。每个身处这个时代的人,每天要面对的都是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事物、新知识。

在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用一辈子;在工业经济时代,一个人读十几年书,才够用一辈子;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必须紧跟时代学、学一辈子,才能跟上前进的脚步。这启示政协委员,如果不与时俱进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不与事俱进提高各方面知识素养,实现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知识结构优化加力,那么就难以把握时代脉搏,就无法拓展履职视野,就无从把党和人民寄予的厚望变现为过硬的协商议政、建言资政能力。

政协委员所要服务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这项伟大事业,既是前无古人的事业,也是全方位的事业。这就对我们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坚持全面学、系统学,而且还要富有探索精神,在重点学的同时,还要善于拓展学习领域;在向书本学习的同时,还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在向专家学者学习的同时,还要善于向人民群众学习;在瞄准国内知识前沿的同时,还要善于追踪国际知识前沿。

第一,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政协委员立足新时代,协商议政、建言资政必须掌握的看家本领。也是学习的首要政治任务。只有弄通了、学懂了、融会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领会了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才能心明眼亮,才能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坚持科学指导思想和正确前进方向,在正确的履职道路上,用自身的智慧和力量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还需要在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上学思践悟,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推进人民政协事业不断实现新进步。

第二,要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这是政协委员协商议政、建言资政要做的基本准备,也是很重要的政治素养。只要掌握了这些,就能知道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就能把握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从而选准协商议政、建言资政的着力点、发力点,就能防止履职中出现毛病、避免履职中出现遗憾。同时,要认真学好党史国史,这既是爱党爱国的需要,也是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来笼去脉的需要。由此,就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就能在履职中更好地运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

第三,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广泛涉猎人文知识。正常情况下,政协委员履职,都会选择与自身专业相关的领域和课题。所以,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之于协商议政、建言资政是有着极其重要意义的。但是,任何一个领域的问题,任何一个课题,都不可能是独立存在的,一定是与其他相关领域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密切联系。社会问题总是与经济问题相关联的,经济发展水平总是与科技发展水平相关联的。协商议政、建言资政,除了要专业精通,还要了解和熟悉与所选课题相关的各方面知识。要坚持聚焦履职课题学、聚焦自身素质缺项学,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做好政协工作、履行政协职能所必备的各种知识,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协商有道、建言精准的政协人。

第四,要认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政协委员如果缺乏应有的家国情怀,尽管也在尽协商议政、建言资政的义务,但绝不会是发自内心的、真诚地为民族复兴议政、为人民幸福资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拥有取之不竭的思想精华。认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益智,而且可以修身。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善于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品格,人生的信仰会更加坚定,对理想的追求会更加执著,在恪守政治抱负、张扬报国情怀、强化献身精神上,定力更强大。当然,在深刻领悟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还要积极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以拓展自身的心胸,做到胸怀天下。

现在有种流行的说法,叫“知识本身不是力量,知识的运用才会产生力量”。这说明,在学习这个问题上,大家都有一个共识,就是学习本身不是目的,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政协委员加强学习,根本目的是增强履职本领,提高协商议政、建言资政的水平。所以,对学习,既要学之深,更要实践得彻底,做到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在不断提升学习层次的同时,不断升华实践的境界。

三、抓住撰写协商议政文稿关键,在强调研上下功夫

尽管现在互联网发展日趋迅猛,大数据应用日益广泛,为政协委员协商议政、建言资政提供了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但仍然代替不了亲力亲为的调查研究。当然,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充分地利用网络平台是调查研究的必然选择。

但是,抛开疫情防控来说,要想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了解和分析、研究,来认识社会生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还必须深入到现实当中,掌握事实材料,了解各种情况,看清事情的真相和全貌,知道“是什么”;加工事实材料,从中发现问题,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为什么”;优化事实材料,洞悉解决之道,获取破解的思路和对策,得出“怎么办”。从而,在协商议政中,建出睿智之言,资出务实之政。

第一,注重求实,增强规律性认识。强调“实”字,是指调查研究要深入实际,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反映客观事物,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换言之,就是调查研究必须做到事实准确,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

从现实情况看,调查者一旦“被调查”,那就无法实现求实的目的。为什么有的政协委员在调查中出现“被调查”现象?

——从指导思想角度看,主要不是从使命责任出发,而仅仅是满足履职需要,或只为报送一份信息,或只为提交一份提案,或只为提供一份会议发言。

——从思想认识角度看,主要是片面性,只注重以自己的专业视角看待全局问题,也就是不能以全局的视野看待局部问题,或不能把若干的局部问题串联起来看全局,导致要么一点论、要么绝对化。

【这里,讲个“老汉骑驴”的小故事吧!这个故事大概很多同志都熟悉,因为前段时间在微信朋友圈里经常看到。但这里是从几个专家的视野来看老汉骑驴这件事。

一个老汉牵着一头毛驴,领着孙子,走在黄土高坡上。走着走着,后面跟上来几个骑马考察的专家学者,与老汉攀谈起来。

只听经济学家说:“老汉,买马有投资,养驴有成本,买马骑马,养驴骑驴,效益优先,有驴不骑,难道不是浪费吗?”老汉觉得经济学家说的话在理。于是,骑驴行走。经济学家见状,面露得意之色。

这下,同行的海归法学家却不高兴了,对老汉说:“您孙子是未成年人,您是小孩监护人,您骑驴,让孙子走路,这样做不符合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规精神。”老汉闻言,觉得很不好意思,立即下来,将孙子扶上驴。

不想,一旁的国学家又提出了异议。只听他对老汉说:“您不要听他瞎说,他的那一套说法既违背中华文化传统,也不适合中国国情。百善孝为先!那里有孙子骑驴,爷爷走路的道理?崇德明礼,弘扬中华五千年文明,要从娃娃抓起。您这样做,会把孙子惯怀的。”孙子闻言,立即下驴,让爷爷骑。爷爷孙子互相礼让,都不愿意骑驴,最后爷孙俩居然争吵了起来,并停步不前。

社会学家再也看不下去,立即上前劝解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通盘考虑、全面安排,积极协商、达成共识,这是处理一切冲突的普遍原则。”老汉听后,忍不住嚷嚷:“麻烦,麻烦,太麻烦!你们说的这些太复杂了,俺一点听不懂!到底该咋办,请说得简单点,好不好!”社会学家听罢,开言道:“说简单点,就是您和孙子都骑驴。”

老汉闻言,先打量了一圈诸位专家学者。只见这几位纷纷微笑点头,一致赞同社会学家的意见。于是,老汉先扶上孙子,然后再翻身上驴。不料,毛驴不堪重负,翻倒在地。爷爷、孙子和毛驴一起滚下坡去。见此情景,众专家学者个个大惊失色,连忙下坡救人抬驴。送别爷孙二人,众位专家学者感到非常羞愧,自责不已。

为此,一路沉思没有发言的哲学家动议,大家立即在山坳上休息并召开现场反思会。大家面面相觑,一时无语。为打开僵局,带队的政治学家开口了,他请哲学家用辩证的思维谈谈对这件事的看法。

于是,哲学家用十分严肃的口吻谈了自己的意见。他说,“专家无论学问多么精深,也是只有一孔之见的偏家;学者无论多么博学,所学毕竟有限,而且知之愈多不知也愈多。专家学者要明白自己在本专业和个人经验之外的无知。毛驴与骏马不同,各地风俗习惯也有所不同。专家学者如果以全知全能自居,不看对象,好为人师,不考虑他人资源、习惯和需求的状况,不顾及风土人情差异,不负责任,跨界发言,高调评说,难免误导他人,铸成大错。”】

——从调查方法角度看,主要是调查不深入,方法失当,或先入为主,人还未到基层,头脑里就有了框框,调查的目的只是为了印证一下自己的想法。

在实际调查研究中,要很好地坚持求真务实,就要反对“四个高明”。一是反对搞文件高明,拿文件作为判断事物的标准,相符的东西就没有问题,不符的东西就问题重重;二是反对搞领导高明,拘泥于领导定的调子和下的结论,由此去选择先进事例和典型案例;三是反对搞自我高明,凭自己的主观见识、主观经验来衡量事物的发展趋势,与自己的见识、经验一致的就认可,相左的就否定;四是反对事实高明,认为事实的存在就是对问题最好的说明,用事实的表相取代事实的本质。

在实际调查研究中,要很好地坚持求真务实,就要做到“三个结合”。即:“汇报”与“座谈”相结合,把听取汇报掌握的概括材料与座谈交流获取的具体材料联系起来思考、结合起来分析,做到点面结合,坚持把定性分析建立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之上,以确保全面把握事物;“耳听”与“眼观”相结合,及时发现反面材料来加深对正面材料的认识,及时发现隐形材料来有效地校正有形材料,及时发现间接材料来减少直接材料的表面性和局限性,以确保把握事物的本质;“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注意把历史材料放到现实环境材料中来综合思考,找准历史与现实的关联点,以确保把握事物的发展趋势,从而使调查研究的成果,能够化为协商议政的真知灼见,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第二,善接地气,找出根源性问题。共产党执政也好,人民政府行政也好,人民政协履职也罢,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人民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说,搞好调查研究,一定要坚持群众路线,善于总结群众创造的经验、集中群众正确的意见,向群众寻求真理。唯有如此,我们的调查研究才能真正抵达问题的根源。

态度要诚恳。人民群众历来都是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人民政协要很好地履职为民,政协委员就必须恪守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协商议政思路。要把好的思路付诸行动并产生良好效果,既要有正确的方法,更要有诚恳的态度。甚至在很多时候,态度比方法更重要。态度不诚恳,再好的方法也会失灵。在调查研究中,要想让人民群众对你“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你就得始终讲究一个“诚”字,真心相处、虚心求教、耐心倾听、用心交流、细心释疑、热心解难、用心引领。如此,人民群众就会成为高照于我们头顶的“七星”,为我们协商议政提供不竭的智慧源泉。

接触要广泛。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群众的很多想法,往往不是在那些很正常的场合,当着很多人的面会讲出来的,而是要同他们身挨身坐、心贴心聊才能听得到。”所以,他号召各级干部“要多沉下身子、走近群众”。现实履职当中,在走近群众、接触群众方面,我们确实做的还很不够。由于缺少来自最基层的智慧支撑,导致对事物的发展缺乏应有的预见性,也就无法在协商议政中提出带有超前意识的意见建议。事实反复证明,很多事靠少数人坐在会议室里冥思苦想,往往一筹莫展;而迈开双脚到群众中去求教问计,就会豁然开朗,让我们确确实实感到,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这就是说,真正调查研究的过程,一定是与群众广泛接触的过程。

环境要适应。有些同志把政协履行职能的调查研究,仅仅看作是“我问你答”式的语言交谈,这是很不够的。深入群众的本质是深入生活。人的思想感情,是由客观环境决定的。要真正了解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还必须熟悉他们的工作、生活环境。提倡蹲点调研,就是这种方法的具体化。通过亲身体验,既听群众的顺耳话,也听他们的逆耳言;既有时间营造宽松氛围而让群众大胆反映情况,又有条件让群众看到自身的诚恳之心而敢于提出意见。尤其是对群众最盼、最急、最怨的问题,更要主动了解、抓住不放。如此,就一定能听到真实的话、察到真实的情、获到真实的知、收到真实的效,对问题的认识就会由此变得更扎实、更自然、更丰富、更立体。

第三,突出资政,形成价值性成果。政协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从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找出规律,从而在协商议政中能够为党政决策提供参考。要实现这个目的,就必须坚持资政性原则,无论是课题的大小,衡量调查研究成果的优劣,都要坚持以其对决策的价值,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其核心内容有两条:一条是主题的典型性,一条是成果的有效性。

一方面,应注重主题的典型性。调查研究选择的主题是否具有典型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资政的效果。典型性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从资政要求看,资政的主要依据是党的决策、政策,国家的法律、法令,新形势新任务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这决定了调查研究的主题应当是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环节或重点。二是从实践需要看,在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过程中,基层特别希望上级能及时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教训,以起到树帜引路、排难解惑和引以为戒的效力。基于这样的需要,调查研究的主题应当多选那些大家都认为是难办的,但还尚无统一答案、统一结论和解决办法的疑难问题。三是从群众期盼看,凡是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都是实际工作、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和回答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大都争议多、摩擦多,久拖难决,让党政领导感到头痛。抓住这些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不仅能够与群众的需求心理一拍即合,而且是切切实实地为党和政府出点子、想办法。这样,调查研究的思想性、资政性肯定是强的。

另一方面,应追求成果的有效性。站在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角度看调查研究,其无疑是建言之基、献策之道。“基”不稳,必然“言”之无力;“道”不正,必然“策”难管用。从这个意义上说,调查研究必须注重成果的有效性,使其成果能够更好地服务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这就要求,通过调查研究,能够为实际工作需要回答的问题提供答案,能够为实际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对策。为此,应注意解决好两大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要既调查又研究。通过调查为研究提供前提和基础,通过研究使调查不断深化和发展,进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也就是说,好的调查研究,是通过实际解剖麻雀,透彻地了解情况,详尽地占有材料,并对其作一番深入而全面的研究。所以,作为政协履职的各种材料,都必须有分析、有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具体意见。如果缺少了这一部分,它就不完整或价值不高。再一个问题是,要善于把握时限。即把握调研成果能够发挥作用的有效时间。再好的调查研究,违背了时限性,成了马后炮,也就失去了资政性。这就要求调研者必须具有较强的敏锐性,要了解全局,知道当前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知道全局上遇到了什么问题和困难,知道基层的现实情况,知道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意见建议。同时,还必须具备雷厉风行、只争朝夕的精神和深入实际、善接地气的作风。

四、保证撰写协商议政文稿质量,在强起草上下功夫

发展党和人民事业,不仅要看各级党委、人大、政府工作做得怎么样,同样要看人民政协作用发挥得怎么样。人民政协作用的发挥,归根结底要看政协委员作用的发挥。政协委员要把自己的智慧完整地表达出来,协商议政文稿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使命。因此,撰写高质量的协商议政文稿,是需要政协委员认真思考、用心对待的基础性、根本性履职问题。

(一)要把握撰写协商议政文稿的普遍规律。一些有经验的政协委员,用很朴素的语言对此作了生动的概括,认为撰写协商议政文稿的一般规律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是人们思维的一般规律,也是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人们在考虑问题时,总是在想:这件事是什么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应该采取什么应对措施。不管考虑了多久,思考了多少,总是离不开这三句话。协商议政文稿,不管是调研报告、协商报告、监督报告,还是以其他形式提出的意见建议,都是在回答这三个问题。可以说,离开了这三个问题,就写不出好的协商议政文稿;少了某一个方面,材料就会缺胳膊少腿,就不完整,就有片面性。由此可以看出,协商议政文稿具有三个基本特点。即:基于事实、指出问题,分析原因、找准症结,抓住本真、形成建议。把握了一般规律、明确了基本特点,那么协商议政文稿写作的思路也就出来了。这个思路就是:协商议政对象的现实状况——成因分析——对策建议。

(二)要把握撰写协商议政文稿的鲜明主题。协商议政文稿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政协委员能够发挥出怎样的决策资政作用。那么,主题的选择就显得非常重要。

实际工作中的任何问题虽然都可以进行研究,但决不是任何问题都可以、都有必要写成协商议政文稿提供给党和政府。民间有句俗语,叫做“将军打虎,不追小鹿”,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撰写什么题材,选用什么题目,这是政协委员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题材和主题是否选择得当,乃一篇协商议政文稿成败的关键所在。如何确定主题,前面在谈调查研究问题时,就说到“应注重主题的典型性”。这是一致的。调查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撰写出高质量的协商议政文稿。所以,就不再重复叙述了。

这里举个例子,以对此作个形象说明。在一个欠发达地区,存在财政收入十分有限、群众生活水平偏低、教育资源不够充足、文化生活相对落后等一系列问题。那么,作为当地的政协组织应该选择哪个问题来协商议政呢?作一番分析后,就不难看出,没有财政的投入,改善群众生活、充实教育资源、丰富文化生活等问题的解决都无从谈起。很明显在当地最急迫要解决的问题是加快发展、培植财力。选择这个问题协商议政,就既容易为党委政府所接纳,又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期盼。可见,选择协商议政课题,也像上项目、出产品必须适应市场需求一样。否则,协商议政成果就会严重“滞销”。

(三)要把握撰写协商议政文稿的可贵之处。协商议政文稿的可贵之处在哪呢?就在于作者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能够提出自己新的独到见解。从一些政协委员履职经验看,要想见解“独到”,具体就要把握好三点:其一,要人无我有,即自己的意见建议多数人没有想到,具有首创性;其二,要人有我高,即当发现自己和别人提出的意见建议的基本思路差不多时,要在意见建议的内容和形式上棋高一着;其三,要人高我新,即当别人的意见建议水平也很高时,要争取在更高的水平上再创新意,另辟蹊径。

如何做到这三点呢?那就是要把履职尽责的意识和自觉体现在见事早、谋事深、参事高上。见事要早,做到发现问题早一点。在很多时候,大问题往往就隐藏在初露的苗头之中。只有先于别人发现问题于萌芽,才能把握先机,超前预测事物的走向。谋事要深,做到分析问题深一层。现象是表面的、外露的,而本质则是深藏于事物内部,看不见、摸不着,只有靠理性思维才能准确把握。分析问题深一层,就要思维敏捷,就要分析透彻。参事要高,做到提出建议高一筹。发现问题早一点,分析问题深一层,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所撰写的协商议政文稿,要务求所建之言、所献之策高一筹。提出建议高一筹,还要掌握党委、政府尚未进入视线的问题,正在谋划的工作,以及就相关问题已经出台或准备出台的政策。唯如此,才能发表先于他人的见解,提出超越短暂时间和狭隘空间的意见建议。“早一点”“深一层”“高一筹”,这“三个一”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政协委员的主体意识要“强一些”,并把很强的知责之明,转化为扎实的履责之行。

(四)要把握撰写协商议政文稿的价值取向。协商议政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存在的问题,把实际工作推向前进。为此,协商议政文稿提出的建议,就既要符合大方向,又必须切实可行。因此,作者不但要提出问题,还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办法。这些建议和办法,应当是党的方针政策所允许的,同时又是切合实际,经过努力可以办到的。这样,才便于实际工作部门所采纳。如果提出的建议和办法在现阶段根本无法实现,势必成了脱离实际的幻想,也就失去了其意义和价值。

(五)要把握撰写协商议政文稿的核心要领。应当说,通过长期学习的知识积累、调查研究的素材积累,撰写协商议政文稿就是一次知识储备的释放,就是一次调研成果的彰显。如何释放得到位、彰显得精准,那么就需要掌握撰写的核心要领。在“粮草”准备充足之后,撰写的核心要领就是谋划好起草思路,实质上就是下功夫拟好撰写提纲。提纲对协商议政文稿撰写的成败起着关键作用。正所谓,提纲挈领。提纲拟好了,文稿起草在很大程度上就成功了一半。提纲的拟定,一方面,要立意高远、主旨明确、观点鲜明,确保主题突出。也就是旗帜鲜明地把主要思想、重要观点、基本思路、重点举措等核心要素亮出来,让受众通过提纲就能明白文章要表达什么、体现什么、突出什么、强调什么。另一方面,要逻辑清晰、思路缜密、结构合理,确保无懈可击。也就是要讲条理性,在精准地提出问题、深入地分析原因、科学地拿出对策上形成完整的链条,确保整体和部分之间、部分和部分之间、每一部分内部之间是有机统一的,既彼此界面清晰、互不交叉,又遥相呼应、前后一致,还环环相扣、严丝合缝,经得起推敲。为了达到这个效果,提纲不能是简纲,而应是详纲,从层级上来讲,至少写到三级,第一级标题体现文稿分几大块,第二级标题体现每一大块下面又包含哪几个点,第三级标题则体现每一个点下面具体有哪些内容做支撑。

拟定提纲,还有一点也值得注意。就是要力求工整和对仗。尽管协商议政文稿不是文学艺术作品,但好的语句依然十分重要,特别在提纲上,语句工整、讲究对仗,可以使文稿显得齐整,不散乱,富有气势,而且易读易记,让人印象深刻、回味悠长。

(六)要把握撰写协商议政文稿的文风要求。协商议政文稿写作比较灵活、不拘一格。可以写所见所闻所感,可以夹叙夹议,可以对现场进行描绘,也可以发表个人的见解和感叹。大凡协商议政的优秀之作,都具有简明扼要、开门见山,生动活泼、具体形象,材料扎实、规律揭示,分析精辟、论证有力等鲜明特点。为了把这样的文风彰显出来,在撰写过程中,就要用生动事例支撑观点的鲜明性、用真实数据支撑事例的典型性。从而,做到通篇充满干货,实现言之有据、言之有物、言之成理,形成一篇有骨架、有经脉、有灵魂、有血肉,且关键部分突出、主体内容生动的高品质协商议政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