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资料 > 文史资料

容闳其人与他的芜湖之旅

发布日期:2013-05-27 00:00信息来源:芜湖政协浏览量:【字体:  
容闳其人与他的芜湖之旅
 
茆耕茹
2004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在黄金时段,首播了特别节目——五集电视纪录片《幼童》。影片揭开了中美两国间一段尘封百年的往事和中国最早官派留学生(幼童)离奇曲折的命运,以及中国留学幼童事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这些,都是影片令人深思和关注的地方。 1872至1875年,清廷前后曾派出4批120名,平均年龄只有十二三岁的幼童赴美留学。他们远涉重洋,开始了预期长达15年的留学生涯。几年后,他们是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他们和美国大文豪马克·吐温比邻而居,马克·吐温在自己的家中还宴请过这批幼童的老师容闳。这批幼童当时在美国,还曾受到总统格兰特的亲切接见。19世纪末,当世界格局发生剧烈变化时,他们恰好被送到了那场工业革命的最前沿。遗憾的是,当半数孩童开始了他们的大学学业时,清廷却突然提前终止了他们的留学计划,留美幼童全部被召回国。这些饱受美欧文化熏陶的学子,回国不久成了中国矿业、铁路业、电报业的先驱。他们中出现了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最早的校长,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外交官,出现了民国第一任总理。
这批幼童早年赴美留学,虽与清廷大员曾国藩、李鸿章、丁汝昌的认可与努力有直接的关系,但这批大员的这一思想却是在外强不断蹂躏自己的国家,醒悟后才形成的。而这件事始终是因为有了容闳这样的一位爱国者,前后差不多用去了近20年光阴的倡导,最终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才被上述人物接受。如果没有容闳其人,中国派出留洋学生的事迟早也会发生,但诚如影片第一集中所说:如果没有容闳,留洋学生的事,“既不可能这样早,也不可能想象有幼童出洋这样的奇想。”这确是容闳报效祖国的功绩所在。
容闳,广东香山(今珠海市)人,生于1828年。他一直认为,将西方教育移植应用于东方文化,能够进而复兴中国。他的这一思想,早在他年轻求学于美国耶鲁大学,目睹自己的祖国可悲状况,就开始逐渐自觉酝酿形成。“我决心要做的事就是:中国的年轻一代应当享受与我同样教育利益;这样,通过西方教育,中国将得以复兴,变成文明富强的国家。”(引自容闳1909年自著的英文自传性回忆录《我的中国和美国的生活》,石霓译注成《容闳自传—我在中国和美国的生活》,上海百家出版社2003年8月版,下引简称《容闳自传》)
容闳于1854年(咸丰四年)在美国的耶鲁大学毕业归来后,成了中国第一位留美大学毕业生。如果说他的语言、生活习惯有了异化,而他的一颗报效自己祖国的赤子之心,一丝也没有改变。在回国的头两年里,他为了寻求实现自己在大学时所立的志向,相继辞去了优厚的职位与薪金。他怀着心中的理想,一面在寻觅着实现的机缘,同时不断磨砺自己,深入了解中国社会的情况。1859年(咸丰九年)3月起,容闳作为上海登特公司代理,曾去湘潭、华容经办茶叶、黄丝等业务。他利用这次机遇,途中广泛地接触百姓,了解到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各地的社会实情,这对容闳是大有益处的。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1860年(咸丰十年)秋,容闳遇到了一个机会,打算与两名传教士一同从上海去南京,访问太平军。此行的目的,容闳自己说:“就是要弄清楚太平军的性质,察看他们是否适合建立一个新政府,以取代清王朝。”(《容闳自传》第10章)11月19日容闳终于和他当年在香港的旧相识、此时已是太平天国干王的洪仁,在南京(天京)相见。容闳即将在此次旅途中的一些想法,拟出七项建议提交洪仁。他的这七项建议大致内容是:按科学原则组建军队;创办武备学堂;创办水师;建立银行体系;建立教育体系(遵照太平天国的信仰,规范把《圣经》作为教科书之一);建立一整套的实业学校体系。几天后容闳只得到洪仁所赐封的一个“义”字头的官衔,而容闳的建议却未被采用。太平天国“王”以下设“义、安、福、燕、豫、侯”六等官衔,按说洪仁给容闳的官衔已不算小,容闳却有自己的理想与抱负。对此,他向干王退还了官印,而提出换取一个可以在太平军占领的地方通行的护照,以便他以后办事、旅行的安全。第二天洪仁照容闳的意见办理了。
容闳对太平军的采访就这样结束,对太平天国所寄托的一点希望也随之破灭,他回到了上海。容闳在
一家茶园里意外地遇到了几位茶商。和他们的谈话中,知道安徽省太平县的三口镇,太平军占领区有绿茶100多万箱(每箱约重60磅),只要能不畏路途艰险,取出这批货,就可成为富翁。此时的容闳对自己的教育理想一筹莫展,困居上海,凭着前些年茶叶贸易的经验,于是“打算以发财致富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作为今后成功实现其他计划的基本要素。”(《容闳自传》第12章)经过他的友人曾寄圃的周旋,上海一家公司决定采纳容闳的购茶建议,再加上他自己手中的那张干王签发的通行护照,容闳决定一试。这一试,才使容闳有了终生难忘的芜湖、泾县、太平购茶惊险的旅行。
购茶前,容闳必须亲自先行了解太平县三口购茶及路途的具体情况。由沪至三口有两条路线,一是经过作为通商口岸的芜湖;另一条则是从位于芜湖上游100多英里的大通镇。当时由芜湖通向三口的整个农村,都在太平军的管辖范围内,而大通仍在清军的控制之中。容闳因手中有干王的通行护照,认为由芜湖进入三口既安全,又可免去关税和战时的临时税收,事情就这样决定了。容闳从上海带了4名太平
县籍的茶商,从芜湖青弋江溯江而上,经历了一个多星期,到达三口镇,了解到仅三口一地至少就有50多万箱茶叶,而全县至少有150万箱。几天后,容闳回到芜湖,向上海报告了所见详情,认为由芜湖至三口是安全便捷的。于是订单反馈回来,要求他尽多的采购。
容闳被任命为这次购茶、运输的负责人,负责护送钱款从芜湖到达三口,再由三口护送茶叶返回芜湖,中转上海。容闳组织带领的这支船队有8条船,队员中欧洲人和中国茶商各有6人,他们共护送白银8箱,计4万两。白银被分装在两只大船上,船上配有步枪、左轮手枪和短剑。这支船队包括船工在内,共有40余人。一切工作包括武装配置均准备就绪,“我们则精神饱满地离开芜湖向绿茶区进发了。”(《容闳自传》第12章)当船行到芜湖至三口的中间泾县时,船队便在距泾县城不远的一个僻静的小水湾停泊过夜了。
“差不多已过半夜,我突然听到远处有呐喊呼叫声,这些声音连成一片,好像由远渐近,且呼声越来越大。我立刻惊起,迅速穿好衣服,轻声唤醒各船的欧洲人和中国人。果然呼叫呐喊声越来越近,听起来像有上千个人声混杂在一起,整个夜空充满了神秘可怖的声响。在这半夜时分,尤令人胆战心惊。顷刻之间,只见对岸出现无数火把,正在阴郁的黑暗中跳跃和飞跑。幸好这群劫匪与我们之间隔着一条河,加上漆黑的夜幕隐蔽了我们的船只,他们没有发现我们。”容闳在十分危急中稳住了大家的情绪,说:“假若那群劫匪过来企图掠夺我们的钱财,我将挺身而出,向他们出示我的黄色丝绸护照,并要求见他们的首领;而你们大伙必须手执枪械守卫银箱,但不要开枪引起战斗;利用与他们谈判的机会,暂时制止他们抢劫财物的决定。同时借助谈判,让他们有时间弄清我们的身份,使他们明白我这张护照的来历。退一步说,即使他们劫走了我们的钱财,那么我也将严正地告诉他们的首领,我肯定要把所发生的事件全部向南京报告,必定追还原物,不得分文损失。”
这时,大家都在等待着灾难即将发生。大家的心都在狂跳,紧张地注视着对岸的动静。“那所有呼叫呐喊声似乎逐渐消逝,除了火把之外什么都看不见了。那一大片火把有规则地分成一个个分队,在慢慢悠悠地移动着。每个分队偶尔停顿片刻,然后又继续缓慢前行。这样持续了两个多小时,不断地远离我们而去。我问身边的一位老茶商,这种行动是怎么回事。他告诉我说,这群盗匪在对面沿岸登船,将向下游驶来。此时是凌晨3时,突然下起了雨。不多会儿,果然发现几只先行船驶过来,正从我们面前经过,未发现我们。我们只看见船上都装着人,静静地在我们眼前漂流而过。到了4时,最后一批船只尾随在后,不久也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了。”(以上引自《容闳自传》第12章)
将近5时,容闳及众人的担忧、恐惧与不安都化为乌有,他们又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继续航行。在到达三口后的不足半月,容闳就往芜湖发出第一批15船茶叶。这批茶叶全部在芜湖改由轮船运往上海。接着第二批茶叶12船,由容闳自己押送到芜湖。容闳从事这项茶叶生意约有半年之久,一直往返于芜湖、太平之间,他共从太平县运出茶叶约65000箱。就在这时,容闳患上了恶性疟疾,因在芜湖得不到治病的药物,他只得回上海就医。自容闳返沪,在他后半生为祖国的奔波中,再未来过芜湖。容闳在沪病愈后,辞去了太平县的绿茶生意,权宜之计又去九江负责另一项有关茶叶的业务。正是他在九江这段时间里,容闳看到了他所构思编织的教育计划,有了一线希望。
这个希望是容闳在沪相识的一个朋友,此时已是曾国藩幕僚的张斯桂由安庆寄给他的一封信中透露的。信的内容称曾国藩希望在安庆见到他,这在容闳心中掀起了无限的波澜。1863年(同治二年)8月,35岁的容闳终于在安庆和曾国藩相见了。曾国藩对容闳十分赏识,这次见面除赐给他五品军功衔,还委以出洋委员,派遣他出国执行订购建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机器的任务。两年后,当容闳出色地将这批机器由美国运抵上海后,他所倡导教育计划的提出时机仍不成熟。一直到1870年(同治九年)6月天津教案的发生,“列强陈兵海上,给予清朝廷极大震动,迫使其把派遣留学生赴西方学习之事提到实践的日程。”(《容闳自传》第16章石霓附注)这样,容闳的计划(即容闳的4条建议:组织轮船股份公司,不准外国人任公司股东;派遣颖秀青年到国外接受完善的教育,以为国家服务;开发国家矿物资源,提倡铁路事业;独立主权,禁止任何宗教团体或派别的传教士,对其教民行使任何司法权。其中第二项即通指为容闳的“教育计划”。计划详见《容闳自传》第16、17章),经由曾国藩领衔联名奏折,才最后被清廷采纳。不久,中国幼童出洋肄业局在陈兰彬、容闳等人组织下成立,1872年(同治十一年)清廷终于派出了第一批留美幼童。容闳于1854年(咸丰四年)由耶鲁大学毕业回国,直到1872年(同治十一年)第一批留美幼童的派出,他竟用去了18年的时光,这中间容闳为祖国的振兴所付出的努力是艰巨的。
在这十几年里,容闳不仅从未放弃在大学所立志向,还利用这段时间将科尔顿的《地理学》、帕森斯的《合同法》译成中文。出洋肄业局中断后,容闳又对中国教育施加影响。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清廷推行新政,他向清廷提议:中国所有中小学校和高等学院应对女子开放,以期提高中国人民的整体文化素质。他的这一提议立即被接受,被奴役和束缚的中国女性,因此渐次被从无知和愚昧中解放了出来(容尚谦1939年著《创办出洋局及官学生历史》,《容闳自传》附录四)。容闳无时不在向自己的祖国输入新的思想和活力。 容闳的一生又无时不在寻求新的更为先进的政治力量,以帮助他逐渐接近自己的终极目标。他最初依靠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势力。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维新势力兴起,他随之投身进去。后来他愤然与康有为等改良保皇势力决裂,终成为推翻清王朝的革命党人。此时,孙中山对他已十分敬仰。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8月22日孙中山在离开日本横滨前往上海时,曾说:“作为众望所归的领袖,当推容闳。他曾任驻美公使,在国内也颇孚人望。”(《孙中山全集》第一卷,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98页)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容闳最终投身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阵容。当辛亥革命一举颠覆清朝专制统治,84岁高龄的容闳激动万分。这时,孙中山特别致函容闳,称:“当此破坏之后,民国建设,在在需才。素仰盛名,播震寰宇,加以才智学识,达练过人,用敢备极欢迎。恳请先生回国,而在此中华民国创立一完全之政府,以巩固我幼稚之共和。”(《孙中山全集》第二卷,中华书局1982年版)遗憾的是孙中山的函到达美国的前几天,容闳因脑溢血病发,1912年4月21日逝于美国哈特福德市家中,葬于哈市西郊雪松公墓。容闳的一生原先在国内鲜为人知,这里面的原因多种。而他与芜湖、太平的情结,就连这两地的人也少有人知晓。“然而,还容闳一个公正的历史地位的时代毕竟来到了。当今的科教兴国,正是当年容闳九死不悔地毕生所祈望和追求的。”(《容闳自传》石霓前言语)容闳的一生对祖国充满了强烈的责任感。他为祖国的富强和人民的安康幸福,耗尽了毕生的心血。约在1861年(咸丰十一年),时年33岁的容闳为了能积累贸易资金,以实现他的教育理想,他当年在芜湖留下的历史足迹,值得芜湖人民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