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张炜建议:创新驱动全力推进我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农业生产要实现产业振兴,必须用新的发展理念。数字成为未来农业生产的新要素,智慧农业将是今后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业态、新经济,产业振兴离不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立“数据-决策-农机-人”融合示范基地
在芜湖范围内,建立“立体式农情感知+人工智能决策+无人农机作业”技术体系,打造智慧农业全产业链核心技术策源地,建设国内最先进的无人化农场示范应用场景,并针对农业合作社、农业大户开展技术示范推广。引入中科院、农科院的数字选种和育种技术、华南农业大学的罗锡文院士团队的无人农机核心技术装备、阿里的区块链技术,以及农场“京东优选”品牌等产业链资源,拟用3年左右时间,重点在减肥减药、数字化少人化农场作业标准、百亩级、千亩级、万亩级智慧农场全过程技术规程,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农场运营体系建设方面取得突破,让农户获得看得见的效益。
二、建立我市数字化农事服务中心与数字新农服技术体系
建设若干芜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与数字新农服示范基地。通过标准化、数宇化农艺与种植作业方案与加工、仓储、物流、销售等社会化服务的输出,射周边农业大户提供育秧、精准施肥植保套餐、农机作业等服务,从而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富裕,提升芜湖整体农业产业竞争力。
三、推进线上线下渠道融合,助推农村金融服务普惠化
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加强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与益农信息社、电商服务站等线下资源融合共享,运用5G、千兆光网、图像识别、智能终端等推动服务设施智能化升级,全面打造“多项服务只需跑一次”的综合型金融“触点”,探索线下服务渠道可持续经营模式,提升农村线下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可得性和便捷性。借助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信息技术,深入分析农村客户金融需求,打造智慧金融服务,为农村居民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贴心金融服务。
一、加大供应链金融服务供给力度,赋能农业产业现代化
运用物联网、卫星遥感、位置服务、图像识别、电子围栏等技术,动态跟踪农作物、畜禽、水产、林木等活物生长情況,加强种子与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运输、销售等全链条数据自动化采集、可溯化信任和智能化分析。推动农业供应链资金流、商流、物流深度融合,促进金融机构与电商平合、运输企业合作。依托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合等,鼓励金融机构将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嵌入农产品生产、交易、加工、物流、仓储等全生命周期,实现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与上下游中小企业间“多级信用可信传递”。
五、布局人才链,创新链,建设芜湖未来农业创新中心
精准引才。引入新一代智慧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团队,邀请国内外知名教授团队及其团队作专题辅导。引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江苏大学等优势研发力量,发挥重点科研平合和技术研发平合的驱动作用。重点围绕高通量数字育种、农业人工智能、无人农场、数字新农服、智能化畜牧养殖等高潜力赛道布局,实现关键环节自主创新。以“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普惠金融链”等链条为核心,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技术来改造提升农业,把我市建设成为规模化、智能化程度高,产业优势鲜明,生态可持续的 “产业之谷、绿色之谷、创新之谷、富民之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