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委员建言

市政协委员唐玉霞建议:关于共建共享青弋江流域文化旅游资源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2-08-18 17:33浏览量:【字体:  

芜湖本土自然旅游资源并不丰富,布点散规模小,较难吸引游客、留住游客,旅游收益少,收益渠道单一。

青弋江是芜湖的母亲河,源自黄山北麓,主要流经黄山市、宣城市、池州市、芜湖市,在芜湖中江塔下汇入长江。沿青弋江,从源头到入江口,历经岁月沉淀,两岸的自然风光、古镇码头、历史钩沉,形成了既共通又各异的旅游资源。

建议芜湖打通青弋江两岸的旅游资源,构建青弋江流域一条龙旅游市场。

一、历史渊源深厚

历史上,青弋江是徽商外出经商的两条路径之一(另一条为新安江)。作为农耕时代重要的交通方式,青弋江将皖南丰富的物产通达至芜湖,实现物品集散,推动沿岸经济发展,尤其为芜湖码头城市的形成、商品经济的发展夯实基础。包括芜湖成为全国四大米市之一,大砻坊稻米加工、二街米市乃至安徽近代工业发端益新面粉厂的产生,都是基于青弋江的物流交通。在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青弋江两岸形成的镇街风俗等,都是今天的旅游资源。

二、乡土情感勾连

由于历史上青弋江沿岸的城市和芜湖舟船往来,人员流通,桑梓情感非一般而言。沿江古镇互有商旅仕宦旧宅遗踪。也因此,甘棠、茂林、查济、章渡等和芜湖的西河古镇、弋江古镇等沿岸古镇码头文化相似、生活同质,风俗接近,认同感很强,也是构建一体化旅游的天然优势。

三、打造水系文化大观

青弋江是长江下游最长的一条支流,全流域在安徽境内,将黄山、九华山和太平湖联系起来,覆盖了几乎整个皖南。山水文化游是一条线,古镇老街游是一条线,红色文化游是一条线,商儒文化也可以建成旅游线路。随着主要交通形式的改变,农业经济在市场经济中逐渐边缘,依托青弋江形成的经济链逐渐消失。原有的社会生态有一部分原生态保留下来。沿着青弋江的方向,将沿岸城市的旅游资源、地域文化品种等等连点成线,形成集群式旅游市场的共建共享,水脉、商脉、文脉相通连,可以实现一个水系文化的综合景观。

四、旅游文化延伸到经济领域

芜湖在长江和青弋江相连处,位置关键,也最有龙头优势。芜湖市在以长江为依托,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同时,青弋江的纵深探索无疑提供了另一个拓展空间的路径。旅游是文化,更是推动地方经济的抓手。由青弋江文化旅游的拓展,通过观光、小商品流通,进而可以打通其他经济领域的合作和发展。比如沿线丰富的茶叶资源对接芜湖的峨桥茶市,沿线副食品和芜湖的各类副食品联通起来。如果能够由旅游到经济疏通芜湖城市文化与青弋江沿岸历史文化的淤阻,则也是实现徽州文化从内河向长江的连接。

近年受到疫情影响,远途旅游一直难以正常开展,也具有较大风险。青弋江总长309公里,基本可以实现短途游、近地游,风险可控。沿线旅游资源的打通,成本较低,目前也是建立联系的合适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