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委员建言

张金勇委员代表市民进建议:立足实际 创新机制推动课后服务提质增效

发布日期:2024-02-20 15:50信息来源:市政协研究室浏览量:【字体:  

伴随国家“双减”政策的出台,我市及时出台相关政策,广泛推行课后服务,有效解决了课后“三点半难题”,取得了一定成效。经过专题调研,发现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目前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为此,建议:

(一)引进社会力量参与课后服务。对于课后服务师资严重不足、本校教师超时工作的学校,要尝试引进社会力量参与课后服务。一是招募高校师范生,既解决中小学课后服务师资的问题,又增加了师范生的实践机会。二是引进符合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满足课后服务的多样化需求。三是与社区联合,由学校提供场地,社区按要求进行课后服务志愿者选派和培训;或是安排学生直接到社区托管场所,接触更多样的教育资源;也可以发挥退休教师的余热,吸纳家长志愿者参与等。

(二)科学规划课后服务内容与体系。一是加强课后服务理论与实践研究。学校和教师要加强系统研究谋划,进一步明晰课后服务与课堂教学、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等的关系;系统规划课后服务与学校课程体系的有机衔接,与学科课程协同设计,提升课后服务课程建设的规范性;完善课后服务组织管理,提高组织方式的科学化水平。二是加强资源共享建设。探索建立资源共享机制。通过建立和培育示范区、示范校,建立课后服务师资库,吸引优秀人才参与课后服务。同时开发精品课程,建设课后服务典型案例资源库,以点带面发挥辐射引领作用,特别是为教育薄弱地区学校教师提供可学习、可借鉴的资源。

(三)加强教师课后服务相关培训考核。把课后服务内容纳入教师培训研修课程体系,引导支持教师创设跨学科、项目式、探究式、协作式等多样化的课后服务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将课后服务内容纳入教师师德考核范畴,引导教师爱岗敬业,提升职业素养。

(四)完善课后服务保障机制。加强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以“财政补贴+合理收费+社会捐赠”的形式多渠道筹措课后服务经费。落实课后服务教师的“弹性上下班制度”,避免因工作时间过长而产生职业倦怠。完善精神与物质等多方面的激励机制,对在课后服务中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

(五)完善课后服务评价机制。教育行政部门要制订课后服务人员标准和基本服务要求,建立常态化督导、管理与监督机制。根据课程安排、学生反馈和教学成果,评估学校课后服务管理和质量状况,并及时给予调整建议。学校要制定课后服务课程考核评价方案,指导、鼓励教师开发课后服务课程。建设反馈平台,因地制宜开展评价工作,邀请学生、家长和专家对课后服务实施质量进行过程性评价,建立动态评估调整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