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湖区政协:三微联动 推进村居“微协商”
今年,镜湖区政协在探索开展微协商、微监督、微建言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协商在村居”活动。各街道坚持两个月组织1次以上活动,实现了政协协商在基层的常态化和机制化。
打造协商载体,推进政协履职常态化
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积极走出去、努力沉下去、深入融进去,在实践中探索打造常态化履职载体。持续推进“请你来政协,有事好商量”平台建设,按照“五个一”要求,整体推进“好商量工作室”建设,切实打造“好商量工作室”协商民主新平台。即:成立由主席会成员、专委会主任、联络组长组成的一套领导班子;按照市政协活动方案制定工作方案;设计制作“请你来政协,有事好商量”和“好商量工作室”标牌;注册“三微联动”微信公众号;搭建由党政主要领导、职能部门、街道负责同志与委员实时互动微信群。
结合“三微联动”活动搭建基层协商平台。探索开展微协商、微监督、微建言是今年镜湖区政协大力推进的一项重点工作。各街道联络组重点围绕疫情防控、物业整治、老旧小区改造、营商环境、信访维稳、污染治理等中心工作,深入开展“协商在村居”活动。截至目前,各街道“好商量工作室”按照计划,已开展“微协商”活动10次,100余名委员参与。进一步规范、巩固提升街道“好商量工作室”和社区“委员工作室”,各街道重点打造1-2个社区示范点。依托“两代表一委员”定期接访活动,委员接待来访群众220余人次。通过微协商、微监督、微建言“三微联动”,加强“协商在村居”活动的落实,有力推动了基层社会治理和民生改善。
创新协商机制,探索共建共治模式
按照“不建机构建机制”的思路,制定出台《关于深化街道“好商量”工作室建设实施方案》《关于开展微协商、微监督、微建言“三微联动”工作实施方案》和《街道、社区“好商量”工作室协商工作流程》,就推进基层协商工作进行规范,明确推动“协商在村居”的制度化实践。在协商内容上,紧紧围绕党政中心工作,聚焦基层社会治理,促进民生改善及社区工作中的焦点难点,广泛征集并确定协商选题;在协商方式上,提倡资源整合,拓展协商空间,充分利用辖区内城市书房、企业、社区、校园、工地等场所,灵活确定参与主体和人数。各街道年初制定协商计划,协商议题紧扣中心工作以及民生领域的实事,采取“集中+分散”“线上线下”等协商方式组织协商活动,同时做好协商活动记录。各工作室协商后向街道党工委和区政协专门汇报。区政协及时派员指导各街道村居开展好协商工作。坚持抓常抓长、久久为功,建立健全组织推动、定期调度、跟踪反馈等一系列长效机制,如委员履职考勤制度、履职成果跟踪落实制度等。
坚持提质增效,激发委员履职热情
各联络组坚持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精心牵头开展协商民主议事活动,在议题选择上强化把关定向、在议事流程上强化组织引领、在成果运用上强化跟踪落实,最大限度保证协商结果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一致,最大限度把群众凝聚到党组织周围。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依托联络组“好商量工作室”开展基层协商议事活动,搭建好政协委员服务群众、关注民生的履职舞台,切实让群众感到政协离自己很近、委员就在身边。同时,积极组织利益相关方参与协商活动,重视吸纳有威望、办事公道的老党员、老干部、群众代表和“两代表一委员”,以及群团组织负责人、社会工作者参与,不断提高协商的覆盖面。在用好协商民主议事平台的同时,根据群众需求和街道实际,探索运用智慧政协、民主监督、书面协商、网络协商等多种形式开展协商活动,充分释放基层协商民主的潜力和效能。坚持提质增效,注重突出协商重点,聚焦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进行充分协商。